0551-63870280

芝点家庭教育讲座片段系列-让孩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2018-10-07

芝点家庭教育讲座片段系列--让孩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深度心理学提到,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快乐,或者精神上的压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种痛苦时,人对生的欲望就不是很强烈,这时死本能在潜意识中占的分量就比较大。

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某段时间,你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走在大街上,你不想看路躲车,走路漫无目的,活着还是死去,只想随意算了


生本能表现:面对生活,积极探索,向往新生活,有活力,坚持自我。

死本能表现:逃避,消极,教条,麻木,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尝试,依赖共生,易影响的,不开朗的感觉,会助长死本能。

透过老师的案例分析及深度心理学引导,家长理解到传递死本能负能量的方式包括:担心孩子,打骂孩子,抱怨否定,让孩子受苦,家庭关系不和谐,大人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传递怨气,指责,无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感觉到冰冷绝望——

当大人都经营不好自己,处在一种比较明显的死本能状态时,又能给孩子传递多少积极的能量呢?

要处理好事情、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分享

以前我总是想不通,儿子你都进高中了,为什么你就不能考进前五十呢?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前天我做粥,熬糊了,其实我经常熬糊。那一刻我猛然想,我也想把事情做好,但是我没有做好哇。要做好事情,需要多方面因素,并不是想做好就一定能做最好。我要接受孩子,而不是老是批判她。就像我想把粥熬好一样,我也想做好,但是有时候就是做的一塌糊涂,收拾起来也很麻烦,我要再批判自己不是心情更坏吗?就如老师说的一直被大家忽略的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心烦意乱是做不好事情的。

想想孩子肯定也想学习好,只是她一下子没有达到某个标准。在我看来她做糟糕了,可是孩子她本身也会这样想,也会很郁闷啊!我平时只顾想着批判她,根本就没在乎过她的感受如何,不顾及她的感受,她的心情更不好,又如何能学习上提高呢?我们总是沉寂在自己的中年辉煌之中,对孩子太吹毛求疵。---高中生爸爸

我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老师回去让我找,我还是没找到,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家长课堂学习,我看到了我自己的问题。---初中生妈妈

以前太太老管着不让我出去,为此我们在孩子面前总是争吵,根本顾不上避开小孩儿。当孩子出现问题,通过学习我开始反思,原来,太太父亲去世早,她在关系上缺乏安全感,所以一直爱管着我。而我,原来看不到她的痛苦总是和她对着干,导致她就更想管我,当我不再那么反抗,太太对我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感谢家长课堂。让我开始重新有能力给孩子一片安宁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初中生爸爸


张量老师育儿答疑:

年轻妈妈提问:我家女儿今年4周,没上幼儿园之前,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3岁时接到身边,在一块生活才发现孩子比较胆小,缺乏安全感,比如我喝水,孩子一定会说妈妈你千万小心可别烫着我,可别烫着妈妈;天天监督我电器用后有没有拔插销,老师你说,这是她这个年龄要操心的事吗(大笑)?和小朋友玩,孩子会担心如果把小朋友碰倒怎么办?孩子也担心别人碰到她;在公众场合根本不敢多动也不敢表达自己;出去想玩什么,她一定要拉着我们的手,而不敢单独去玩,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胆小爱担忧,长大活的多累呀,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育儿答疑:爷爷奶奶带孙子,本身他们就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加上隔辈亲,所以,由不得会对孩子保护过度,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在有些爷爷奶奶眼里啥都是有危险的(笑),甚至出现吓唬孩子的语言,虽然老人本意是为了更多地保障孩子身体的安全,可是恰恰丢失掉孩子宝贵的安全感,因为3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没有具体形成,还不能正确地判断现实,他会把成人预防危险的语言当真,由此带来内心的恐惧紧张,以至让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甚至整个世界产生不安全感,遇事犹疑,心理体验痛苦从而阻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如果不加以调整,心理学上认为,这样的现象会形成孩子的基本焦虑,成年以后,遇到任何事情都可能产生灾难化想像,把自己陷入到恐惧和担忧之中,从而罹患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概率非常之高。

有基本的安全感是一个人一生心灵安宁的保障,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在儿童时期即丢失掉宝贵的安全感,即使未来运用一生的时间,也很难把它完全找回。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夫妻家庭关系和谐

2,适时的鼓励,有质量的陪伴

3,不要随意说教太多,教育孩子时必须要保证稳定的情绪,以让孩子在放松的心灵中易于理解

对于6岁前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味和孩子强调危险的事物不如提前做好预防。

4,家长常以求助的方式和孩子互动,鼓励孩子做适合他年龄的事情,让孩子信任自己,获得成就感,感受勇敢的力量。这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掌声)!

我在马路上曾看到一个两岁的妈妈对孩子说,今天带你出来玩,不要再把水壶弄丢,不然就不要你了,于是我就看到孩子一脸惊恐地望着妈妈。你让两岁的孩子自己来管理水壶,做妈妈的是不是太懒了?(大笑)

教育太勤劳或太懒惰,都可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

(张愉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