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是内向,是社交恐惧,还是亚斯伯格 -- 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 合肥心理咨询机构芝点案例分析 

2018-06-24


是内向,是社交恐惧症,还是亚斯伯格症候群—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合肥心理咨询机构芝点案例分析



发表于国家级心理期刊:《心理与健康》

作者:合肥芝点心理咨询师


来访者:小华男 14岁 初三

陪同者:父母

父母带小华走进咨询室时,出于职业习惯,我的目光先投向孩子。小华面部僵硬得不见一丝表情,低眉垂目的迈着慢腾腾的小步缓慢走来,这个孩子走路悄无声息,因为他的脚根本没离开过地面。当父母坐在沙发上,他没有像大多数孩子挨着父母坐。而是站在离父母很远的一个位置,摆弄着双手,低头沉默着,父母同他说话,提醒他向老师问好,但小华没有回应。


小华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工作繁忙,母亲经商,长年累月奔波在生意场上。最近俩人常看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均提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越看他们心里越烦,孩子这样内向的性格以后怎么进入社会?焦虑的父母越加感觉到儿子问题的严重性。



几个月来,父亲尽量每天准时下班回家陪伴儿子,母亲生意上也找亲友帮忙,以便随时脱身照顾孩子。问题是:儿子的内向性格和走路姿势没见一丝好转,倒把他们自己累得够呛。


家里来了亲友,父母让小北打招呼,他理也不理,金口难开,有时候人走了,他还会烦燥得对父母大发脾气。



“老师,你看看,整天这个样子。说了好多遍也改不了这个走路姿势,我天天说,都烦死了。这以后走向社会又能做什么?他就不能学着多开几下尊口多说几句话吗?”


小华的父亲非常烦恼,刚开口介绍情况情绪就压不住火了。


“他爸爸见到孩子就是训,不是纠正这个行为就是看不惯那个姿势,我也不想他这样对孩子。为了孩子能开金口多说两句话,每个周末我都尽量邀请亲友到家里来做客,可这孩子,见到客人连招呼都不愿打,如今孩子被我带成这样,想死的心都有了我。”小华母亲竭力想用平静的口气对我说。


“孩子这个走路姿式问题,如果说了很多遍都没有得到改善。是不是就不要再说了,假如咱们的教育模式变通一下,也许会好起来。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每到吃饭就敲桌子的学生,妈妈纠正了几年反而越演越烈。为此这位妈妈痛苦坏了,这怎么行呢?以后工作了像个大爷似的,谁能看惯他呀!后来我建议妈妈视而不见,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孩子的坏毛病反而没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提倡的行为疗法中的强化法,当你想消除孩子某些异常行为时,要采取漠视淡化的态度。如果你想让孩子建立或保持某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肯定奖励。”



这段话我是看着小华的父亲说的。



“试一试吧,真不想说了,反正现在知道说也起不到作用,这么多年已经得到事实的证明。”父亲表示道。


看来,父亲平时对小北的行为的确纠正太多。



父母一再表示希望尽我作为心理老师的力量把孩子变得外向一些,可是孩子真的只是内向的问题吗?


一个人本身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本无所谓利弊的,内向有含蓄美,内向者较专心,从事精确性的工作必将有利。

我的理解是:通常,父母更多是想让孩子人格完善,更富有人格魅力。一个人如果人格是完善的,性格内外向根本不是问题,当然也不需要刻意改变。


初期我们的谈话,小华只用点头摇头回答,在我一再鼓励之下。小华的回应也是:“是”、“不是”,想到父母顾虑的只是孩子的性格,我在想也许父母是担心孩子有自闭倾向。虽然大多数本身比较内向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外向些,但从小华父母言语上分析感觉得到,孩子内向是他们非常不能接受的,是不是父母不想面对什么?


毕竟,大多时候一个咨询师不可能在短暂的接触之后,会比孩子的父母更了解孩子。于是我再次接待父母。


通过父母的详细介绍,我更多了解到小华的情一位学医的亲友曾提醒过父母带小华去医院检查过,无明确结果。父母周日想带他出去玩,拉不动,让亲友来访,他理都不理, 父母觉得非常尴尬,没有面子, 也就慢慢懒的让孩子多见亲友。从没见他去同学家里玩或者和同学出去玩,也没有同学来家中找他玩。老师反映是个乖孩子,但太内向安静,作业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父母不担心,他们焦虑的是小华过于内向的性格,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孩子的智能,可是这样的话又能对谁说呢?


小华的父母争先恐后介绍完这些情况后表示,想到孩子目前这个情况心里就着急上火,见到孩子的行为举止心里就有气,控制不住地想教训他,事后自己又后悔自责。


我最初认为小华是社交恐惧症,因为他相对同年龄的孩子显然个子瘦小不少,加上这样沉闷的性格和刻板的动作,可能会在学校遭受到来自同学之间的欺负。尤其在初中阶段,因孩子们心理不成熟,对弱势群体的语言和肢体攻击总是存在的。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是敏感脆弱的时候,可想而知同学间欺负现象对弱势孩子的伤害度。


但在一次咨询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小华可能判断失误,社交恐惧症人群内心都有一个完美节制的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凡事都想得多,想做到最好,总是想和别人交往却又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而小华没有朋友,好象他内心并不着急,也不感到孤单。

当然他也不会如社交恐惧的孩子那样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让自我内心体验非常痛苦。


我很理解现在的父母,都是一个孩子,谁不想让自己孩子健康积极发展成长!显然,小北的父母在长期精神的压力之下,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我们知道,焦虑就是一种消极的联想,过度的担忧。而家长这种过度的焦虑,让小华觉得自己就是不正常的,和别人是有差距的,因此变得更加自卑,严重的自卑导致信心丧失殆尽,哪里还有力量调整自己!在我接待的青少年问题咨询中,常常深深觉得对很多青少年父母的心理援助也是必须的。


改变父母焦虑消极的情绪,把他们的思维模式扭转得正面积极,让他们内心真正接纳孩子的不足,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孩子,只要父母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家庭气氛就会变得和谐温暖,良好的环境会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在无形中获益,整个人将发生积极改变。

一般情况下,我不愿意给来访者一个诊断,一个标签,你就是什么什么症---这也是我遵循的后现代心理咨询的宗旨,更何况小华还只是个发展中的少年。那么,面对这对焦虑烦恼的父母,我该如何对他们解释?一直谨记心理学科的意义所在――心理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学科。有些时候,让人绝望难受的诊断,不说也罢,那么,什么样的解释系统才能让这对父母相对好过一些。

“你们知道贝多芬、莫扎特、梵高、牛顿、爱因斯坦,还有比尔·盖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吗?他们都是亚斯伯格症候群,我认为小华的状态比较类似。我注意到小华画画时很专注,也很喜欢。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下一个梵高呢?希望你们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爱好,只要宽容对待他。总有一天,孩子会发出他特有的光芒。”


我还特别提到卓别林,童年苦难的经历曾让这位优秀的喜剧大王滋生了严重的自闭倾向,他孤僻的性格,在学校里几乎没人和他说话,可是一位不知名的老师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内心力量。



接下来,我为小华的父母详细讲解了亚斯伯格症候群的常识,这真的是不影响智力的一种轻微的自闭,只要我们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接纳欣赏孩子。孩子一定会拥有属于他的美丽天空!



小北的父母第一次在我面前露出轻松欢喜的笑脸,他们表示:一定尊重孩子的天性,找适合的方式对待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以绝对的耐心支持配合孩子的成长。



在接下来的行为训练和团体咨询中,小华的走路姿势很快改变――走路不再低头,眼睛可平视前方,双脚自然离地以平常人速度前行。妈妈激动地说:“我们再带孩子出去时,起码人家不会再说我家孩子不正常了”。



我理解妈妈话语背后的压力和辛酸,但我欣慰高兴的是――这个孩子以后在学校会少受多少来自年少无知同学的欺负。


记得一次在给小华做埋葬过去坏标签的心理形体训练中。看到小华写出的同学对他平常说的那些词:“弱智、傻瓜、神经病、人格分裂”等,真让人揪心难受。但愿老师家长多些引导,让孩子们能够懂得友善互助,千万不要给同学带去不该有的心灵伤害。尤其对一些较为脆弱敏感的孩子,成长期这个年龄,所有孩子都是真的伤不起。



针对小华的亚斯伯格症候症状。系列咨询治疗中,个体辅导主要采用箱庭疗法、艺术疗法和情绪训练为主,我并不刻意要求他说话,在团体咨询中各位老师均给予适当关怀关注,终于,小华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突破。



一次团体活动中,小华言语流利地作了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那可是当着十五个同龄孩子的面!我看到:有些人际交往敏感、恐惧的孩子甚至向小华投来羡慕的眼光。



与此同时继续为家长做心理援助。不得不感叹,太多家长都是一个孩子,第一次做父母,因为没经历没体验,真的不容易!



小北的父亲由衷表示:不再纠结孩子内外向的问题,内心真正接纳孩子后,他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真正做到了有爱心有耐心!自己心情也开朗不少,相信孩子的明天会更好,日子过起来内心有了轻松感,家中开始有多年来难得的欢笑声!



亚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Asperger's,简称AS)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可归类为自闭症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其中一类。在外界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在精神病学常用的美国心理学会的诊断基准 (DSM-IV-TR) 当中,则称之为亚斯伯格障碍。致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可能是亚斯伯格症候群的致病原因。亚斯伯格症候群的发病率为0.7%,即平均每一百名新生婴儿会有0.7名婴儿是病患者。本病多见于男生,发病率约为女生的十倍。



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心理师尊重保密原则

所有案例均经来访者同意

为保护来访者

案例均为化名

常见经典案例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有代表性群体的综合典型

即使是虚构的案例

终归有现实的基调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让生活更轻松美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5603001

官网:http://zmkm120.com/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万达银座D栋23层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搜索服务号:幸福家庭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