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亲子教育,请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2019-10-28

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我们人生幸福的至高享受。遗憾的是,有一部分家庭因亲子接触不足造成沟通困难,也有一部分家长运用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导致亲子关系日益冲突矛盾不断,甚至网上报道的一些极端案例,让我们看得触目惊心。

在焦虑的时代背景之下,想要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要保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2016年,北大学子吴谢宇杀害母亲。


2018年11月,山东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


12月,湖南12岁小学生杀死母亲。


同月底,湖南13岁孩子捶死父母。


什么样的盛怒之下,让一个少年出现如此极端行为?!


有人说,教育孩子,一定要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否则,不稳定的情绪容易产生情绪化教育,让孩子内心形成长时间的情绪压抑。

有人说,教育孩子不能太严格,太严格就是苛责,而不是教育。


世间万物,皆讲适度,过犹一定不宜。


应该说,在孩子年少无知的年龄,严格的情绪化的教育,真的有太强杀伤力,不可行。


来访者小德,自初三开始出现严重的强迫思维,总害怕自己咬掉自己的舌头,为此吓得不敢说话,不敢微笑,不敢动嘴巴,吃饭也是一种心理负担,高度的精神压力之下,小德逐渐在学习上失能。到高二,学业上实在没有办法继续支撑下去,有心无力中,严重的绝望痛苦之下,痴迷上电脑游戏。


小德说,只有在游戏中,我才能暂时获得一丝轻松感,不再想未来怎么办,不再懊悔过去的事情如何没有做好?不再时时刻刻受强迫思维的困扰。可是父母怎么会容忍我如此的虚度年华呢,他们时不时的提醒责怪,立刻就会把我拉回到残酷的现实生活,那时候,我好烦啊。


很多孩子有网络依赖源于性格情绪问题,甚至已经到了抑郁症的状态,依赖网络只是逃避的一种方式,限制上网而不解决实际问题,只会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3岁孩子锤死父母,就是一个沉重的现实。


小德一直等于半个留守儿童。父亲工作太忙,时常出差,认为教育儿子是妈妈的事情。妈妈因此负担起更多的教育职责,生怕自己的教育出了闪失。


考试成绩不理想,打;作业写的慢,打;和小朋友贪玩了,打;丢了一块钱,打;不但打,还可能罚跪很长时间。


看电视太多,立刻关电视;到外面贪吃了,立刻当众呵斥……


妈妈在生活上一直对小德的照顾特别周到,导致小德独立性比较差,有时候小德做不好事情时,妈妈心情不好时就会发脾气说过激话。独立性这么差,长大没什么出息。


如果小德的态度稍有不服气,或者眼神里满含愤怒,妈妈捕捉到了。一定会第一时间联手爸爸共同教育儿子。爸爸在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班哪怕有一个考满分的,你就应该做到那样。


所以,在小德感觉里,他一直没做到第一名是一件特别羞耻的事。


偶尔爸爸回家来,小德没有欣喜,更多的是紧张不安,担心说错话做错事,又是惹来家长一顿说教。


通常采取专制教育态度的父母,自身有太多的焦虑匮乏,情绪极度不稳定。他们长期的情绪化教育孩子,已经严重失去教育的本质。


小德父母的生活工作在他们自己看来发展还不够理想,所以一直把更多的人生价值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小德严格且经常毫无预料的管控之下,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与归属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家长情绪化的教育对小德来说,是干涉,是专制,过度的关注也已经不是爱护,是唠叨,是噪音,更多时候是造成孩子的反感。


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小德感受不到父母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因为长期压抑的情绪,让他很难领略到父母的爱。


杀害父母的那些孩子,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否则怎么会对父母下得去手呢?


小德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善待,他逐渐对外界充满怀疑,甚至敌意,变得神经质。长期压迫之下压抑的愤怒情绪,在面对与同学相处时,有时要么怯弱胆小难以接受这样的自己;有时候又一点就着,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常常因琐事而烦恼,在学校过得总也不快乐。

小德上课的时候,老是控制不住想这些烦心事儿,做作业的效率越来越差,只能依靠熬夜来填补。他的学习不断退步,性格由此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小德说,小学中学的时候,我已经特别讨厌父母,但是面对他们的压制,小孩子哪敢反抗呢?高中,我敢于和他们争吵了。可是我哪能对抗得过他们两个呢?搞不好还让我失去零花钱,甚至不给饭吃。我真的一见到他们就心烦。现在父母提醒我去做一件事情。哪怕是好心,我感觉上也很厌烦。他们对我的这种压制轻视贬损的感觉,毫无尊重平等的对待,何时我心理上才能消除呢?


如果一个孩子内在的感觉和情感上受伤,即使有很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很难短期内解决内心冲突,这就是心理学上谈到的内在小孩。


长期无规律的生活,压抑的负面情绪,时刻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神经紧张,身心过度疲惫之下,让小德小小年纪患上十分痛苦的强迫思维。


可见,专制情绪化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极具破坏力。


我们,再不能迷恋孩子严格管控之下一时优异的成绩。


来访者小洛,二年级女生,选择性缄默症。

小洛小小年龄已经两年不怎么理会父母,逼急了,也只是说是或者不是,来应付父母的问话。但是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喜欢老师,也喜欢和同学们交往玩耍。


父母说,小学之前是老人带,看到老人太溺爱孩子,一直很焦虑孩子的教育。当他们亲自带孩子以后,觉得必须要加大对孩子的管理,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一向都很严苛,写字不工整,撕作业,罚跪,不许见外公外婆。


可是这些费心费力的教育方式。换来的是女儿对自己的不理睬,他们很伤心,开始担心孩子的性格问题,将来太自卑太内向怎么办呢?


我心中想,幸好孩子在学校没有碰到严格的老师,否则心灵该何处安放呢?


也庆幸,小洛父母不算太晚有了对家庭教育的自省能力。


在沙盘室,投射游戏以及认知行为调整之后。小洛说,如果妈妈能改正,我以后要对妈妈好一些。


多可爱的孩子呀。


刚刚她的心理还在紧张的防卫当中,告诉我她喜欢所有的家人,但是沙盘游戏中我让她取动物来代表家人时。她拿起一个很难看的怪兽,说这是妈妈,是她从没有见过的吓人又让人讨厌的动物。


一位邻居和我说,他亲友的孩子休学上网不听话,朋友们给他出主意,把这小孩的腿打断,只是注意别打残了,让他知道怕,才能教育好他,我听了胆战心惊,现代社会,居然还有这么愚昧的思维,用极端的方式想着把孩子立竿见影教育好。


李子勋老师曾经强调,亲子教育中关系大于教育。


悲剧的发生,总是有因可循的。


湖南12岁男孩的妈妈,早年和孩子的关系几乎没有链接,陪伴太少,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急于情绪化纠正教育,糟糕的关系之下,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


有教育天赋的家长,能及时识别孩子的不良情绪。知道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先处理好关系,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在不急不躁中加入教育。


当和孩子关系不好时,家长心情烦躁之下,打骂教育只会让孩子增加消极情绪的压抑。

消极情绪在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一种能量,是储存在身体当中的不良能量,堆积太多,将会制约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让他认知能力狭窄,思维僵化,严重刺激时会思维失控,这样的情形之下,怎么可能不出现危险呢?


太多的家长,在孩子儿童时期陪伴太少,一旦进入小学中学,因为重视学习才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教育,先松后严。


前面太松,养成孩子自由散漫的个性,尤其在孩子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再严格要求孩子,一定会遭到孩子强有力的反抗,给青春期的孩子定规则规矩是最危险的事情。


你不尊重他,他就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更不会放在心上。


湖南母亲制止12岁孩子抽烟,居然死在儿子刀下。


假若,母亲用温和温柔的方式制止孩子,将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吧。


情绪化教育一定伴随语言暴力,因为是无形的心理伤害,我们总是不清楚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程度。


我的姑父是一名中学校长,对孩子教育出名的严厉,要求颇高,姑姑是小学老师,尤其看重孩子的学习和礼貌,姑姑姑父也曾体罚过孩子们。表哥表姐们现已为人父母,他们不单自己孝顺,感恩父母,回馈社会,他们的孩子也各方面发展良好,两辈人的学业事业均不断在更上一层楼。


小时候,每到假期,我特别喜欢去姑姑家,冬天姑姑姑父会陪孩子们打牌,做手工,夏天会陪我们大晚上去疯玩儿,捉迷藏,捕知了,姑姑姑父风趣幽默好玩,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玩儿的像个孩子,不过,遇到事情该教育孩子时,又满目威严,孩子们敬重他们,却不惧怕他们。


姑父热爱教育,管理孩子视为自己长期的职责,而不是等孩子出问题了,再去管理陪伴。惩罚教育之后,姑父总是会有平实自然安慰孩子的温情行动,平时更不会缺乏对孩子良好的陪伴。


只有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管教孩子才会发生积极效应,而且,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兄弟姐妹多,在大院里长大,有很多的小伙伴玩耍,这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消解情绪的条件。


现代的孩子,普遍内心孤独,生活封闭枯燥,在焦虑的社会面前,有形无形压力更大。和六七十年代孩子背景不同的是,现在的孩子消解调整情绪的通道更少,或者说出于对学习的重视娱乐通道都给封死了。由此他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方式的科学性要求更高。


我在长期的青少年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也由此对家庭教育方式思考更多,原来,民主有适度权威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成人成才最好的保障。


如果教育过度,那么权威的教育就演变成专制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会严重摧毁孩子的人格。


如果教育太松,民主的教育又可能滑向溺爱忽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情绪管理严重受限。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应该在照顾好自己心灵的同时,不断完善人格,以情绪稳定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是成就孩子未来独立完善人格、拥有持续成长能力、轻松快乐享受人生旅途的过程。父母期望孩子优秀,却往往忽视对自己情绪的照顾,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至关重要,待到孩子长大成人,再重视人格,那时只能改善,无法改变的已太多太多。


如果家长没有平衡自身情绪的能力,在陪伴孩子成长中,不但给不到孩子心灵的滋养,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力量造成损耗。


所以,增强家庭发展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唯有父母科学稳定的教育陪伴,才能让我们的美好生活更上一层。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撰稿

常见经典案例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有代表性群体的综合典型

即使是虚构的案例

终归有现实的基调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让生活更轻松美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3870280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未来塔A座13楼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