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闫妮式“虎妈”:你对孩子的爱,到最后却成了伤害

2019-06-29

· 01 · 「小姑娘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看你那是什么样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里,闫妮饰演的妈妈王胜男,让大表姐差点穿越回20年前。


在这个以高考为主线的故事里,闫妮与张嘉译夫妻,把女儿送进了号称全国第一的精英高中,付了一笔数目不菲的学费。张嘉译饰演的父亲怎么说?

「我听说有那不用交学费的,中考状元,学校还给50万奖学金,嘿。」


妈妈赶忙对着闺女开腔:「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省心,妈就开心了!」


临到分别,即将住校的闺女林妙妙心里台词是:终于摆脱妈妈的掌控了。


这边亲妈丝毫不觉,依依不舍的嘱托:要自动、自觉、自发学习,每天晚上9:00打一个汇报电话。


果然中国妈妈们对孩子的不满意和不放心,一样一样的!

没过几天,林妙妙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校广播站。回到家里一脸的得意,跟父母显摆。


亲妈的反应是:咋都让咱娃干这些不务正业的事?咱换一个跟学习有关的。妈去跟学校说。


闺女反驳:妈你不要插手我的事。


优秀家长王胜男女士振振有词:这不叫插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啊!

算着日子林妙妙要来大姨妈,王胜男十分担忧女儿肚子痛。学校不准用手机,联系不上,但这难不倒优秀家长王胜男。


她把电话打到宿舍传达室,由宿管阿姨、热心同学,层层传达来自妈妈的关怀:林妙妙,你妈说你要来大姨妈了,叫你喝红糖水!


求林妙妙的心理阴影面积。


本来是个轻松愉快的电视剧,但是小编看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每一次妈妈王胜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爱,都完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状况。


这种挖心掏肺的「为你好」,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过度负责。


· 02 · 王胜男错了吗?(感谢闫妮的演技,她已经完全与剧中人融为一体)


同为妈妈,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妈妈对孩子那种倾尽一切的爱,这种爱不会错。


只能说,她的方式错了。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结有许多。


太多妈妈在家庭养育中因为错误的教养和沟通方式、不假思考的语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变成痼疾,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一种常见情况来自家长们无意识的自动化反应。孩子小时候摔跤了,你顺口就说:不疼的,要勇敢;


孩子长大了,说作业多,你顺口就说:不多呀,别人怎么做得完?


孩子说汤有点烫,你说:不烫呀,我都喝了。生活中这种对话,有很多。请对照下图。

小编感到万分惭愧,因为这些话,我自己也常常也脱口而出。事实是,摔跤了肯定会疼,孩子的感受客观存在。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很怕孩子哭闹不止,于是下意识否定孩子的感受。


这和王胜男否认女儿想进广播站,想学文科的感受,别无二致。只不过她的害怕是孩子学习下降、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


想想我们小时候吧!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心里舒服吗?即使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肯定也觉得不被理解、不被尊重吧?


更可怕的是,如果大人不间断重复这些反应,孩子会慢慢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觉得大人是对的。反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形成把别人的意见放在前面,把自己的感受隐藏起来的心理反射。

邻居家的小男孩呦呦,偶尔到我家来玩。我发现,当我问他要吃什么零食,喝什么饮料,他从来都不回答。前几天在超市碰见了呦呦和他妈妈,我才明白了原因:呦呦想拿一瓶儿童饮料,他妈妈把饮料放回货架,说「那么甜,对牙齿不好」;我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吃麦当劳,呦呦还没说话,她妈妈就说「呦呦从来不吃麦当劳」……


我有点唏嘘,心里想:这样长大的男孩,你怎么能要求他有自信、有决断,成为男子汉呢?


在父母无意识的言语伤害里:孩子对自己的感受不自信-导致没主见-进而依赖父母。成年人的很多问题,也有可能与此相关:比如长期在心理上依赖父母-就可能变成妈宝;在现实中无法断奶-不能自我负责-就成了啃老族……


亲子沟通中还有很多误区源自根深蒂固的观念。


太多父母天然认为孩子就是没办法控制玩游戏、没办法主动完成作业、不会为自己的饮食负责。他们用长辈的权威威慑孩子「不准玩游戏」;


兢兢业业的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每天追在孩子身后,只为了让他们「吃饭」。


他们的立场是:为孩子负责。

杭州的妈妈小惠是个既细心又有耐心的全职妈妈,她从孩子吃辅食起,就一日三餐给儿子喂饭。随着儿子慢慢长大,调皮的小男孩总不肯乖乖在餐桌前吃饭。小惠就每天追着喂。


现在儿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居然还经常需要老师喂饭。


一次幼儿园春游,孩子早上又不肯吃饭,小惠只好把饭带到大巴车上继续喂。她说:「我能感觉到其他家长看过来的眼神有点异样,老师也委婉的表达,我这样子其实对孩子不好。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这件事,如果我不喂,他真的不吃啊!」


李松蔚老师说过:「责任感是天生的。孩子生下来第一声啼哭,就已经在为自己负责了。」但是家长的过度负责,常常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负责的机会。


妈妈们担心孩子饿、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担心孩子自己吃不好……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3岁时你没有给他为吃饭自我负责的机会;他7岁,你可能让他失去为写作业自我负责的机会;他12岁,你可能让他失去为兴趣爱好自我负责的机会……以后呢?


· 03 ·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嫁给巨婴男和妈宝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小编看着下面的数百条回答,都替当事人感到痛彻心扉。


一位网友指出:自己的老公生活不能自理,家务活不会,甚至连内裤也不洗;生活出现问题,没有任何主心骨和解决方案,只会发脾气;每天与妈妈打电话报备生活,吃火锅沾了什么酱都会说……


这位网友最后说:「所以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吧,我老公虽然是个博士,但是他工作5年,居然都没有升过职、加过薪!」


这位网友的婆婆,一定是位过度负责的妈妈。

当然,成年人的妈宝行为并不局限在男人身上。只是不论男女,在生活和工作领域,都会出现很多负面的影响。这是为人父母肯定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选择,从长远看,更是为父母减负。


今年4月,一个男子使用假驾照,被交警部门拘留15天,并罚款5000元。他的父母紧急冲到警察局,质问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为什么罚那么重?」

好吧。真是对这个31岁的男人被拘留,一点都不意外了。


今年还有一件很让人震惊的新闻:76岁的日本退休高官熊泽英昭,杀了自己的儿子。即使如此,舆论却对这位父亲充满同情......


因为他的儿子是个40多岁啃老族,没有工作,沉迷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暴力倾向,而且发布过很多令人后背发凉的不孝言论。熊泽英昭说:如果不杀了他,就会被他杀。

这位儿子在社交媒体上说过的一段话让人无法释怀:


「为什么把我生下来?既然自作主张把我生了下来,那就到死前最后一秒为止都替我负责吧。」


这样的结局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但是面对惨剧,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句,为什么?


与日本一样,中国目前的「啃老」和「家里蹲」现象也愈演愈烈,许多「啃老」人格产生的背后,其实都有过度负责的父母和纵容呵护式养育的影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避免「不可挽回的后果」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从小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 04 · 家庭是一个整体,孩子的所谓「不好」不能单纯归因于孩子,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一个孩子长成了超级巨婴,妈宝、啃老……没担当、无主见,那么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值得反思。


想要从小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有主见,有自信的健全人格。作为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教养方法。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最有效的方法,全情投入地陪伴孩子。捕捉到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给予ta足够的情感上的关注和支持,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也会成长地更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3870280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未来塔A座13楼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