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多少人的一世英名,毁于人设反噬?

2019-06-20

01、为什么我们格外宽容“劣迹斑斑”的人?

鹿同学曾经问我:“为什么大家对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往往格外宽容;对一些一直形象正面的好人,却往往格外严格呢?”

因为她看《甄嬛传》发现:


“杀人如麻的华妃,在害人之后只要动了一点恻隐之心或者讲一讲自己的可怜经历,立马有人说‘她其实本质不坏’、‘她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而有一个很快领盒饭、从没害过人的炮灰淳儿,一句话说得不妥,便有人吐槽‘装纯、心机深、婊里婊气的’。就算她是装纯,毕竟也没害过人啊……


观众评价反差之大,到底是为什么呢?”


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一个恶人做了一辈子坏事,到最后如果做了一件好事,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


而一个好人做了一辈子善事,到临了如果做了一件坏事,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恶人。”


屠夫成佛,只需放下屠刀;高僧就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只要偷看一次洗澡,就算全完。


为什么呢?


美国心理学家Hastie就告诉我们了,因为在我们对于个体的人格记忆中,不一致的行为会令人记忆更为深刻。


为什么呢?


因为不一致行为和一致行为间会出现更多连接,而一致行为之间则不存在此种连接。


因此,不一致行为更容易被提取,因为线索更多。


他的经典实验是这样的:

先让被试阅读某个人的一些人格特点(友善、温暖、善于社交等),让他们对这个人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好印象)。


接着,再向被试展示那个人的一些行为,共三种:


1、一致性行为。比如他每天关心同学、热爱集体;


2、不一致行为。看到老奶奶颤颤巍巍过马路也不扶一把;

3、无关行为。他每天都要喝一杯可乐(这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


结果发现,大家记得最牢的就是他不扶老太太过马路!这一效应,就被称为“不一致效应”。


Heckler和Childers发现,“不一致效应”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预期(expectation)。


实验结果显示,预期内的信息不会得到充分加工,不相关的信息也不会得到充分加工。


而预期之外的相关信息(Unexpe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由于需要更多认知资源去额外加工,往往引发个体的格外关注、让人记忆尤为深刻。


因此,这也会对人们的判断造成影响。


于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坏事做尽的华妃偶尔表现出同理心就让人无比动容,为什么纯情乖乖仔王源在室内抽烟让粉丝犹如天崩地裂……


因为期望值不一样啊!


02、然后,再说说这个“人设”的问题


这些事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被一个太过正面或完美的人设架到一个太高的位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艾薇儿抽烟喝酒纹身,你们相信她是好女孩,因为她本来就是叛逆人设;怎么到乖乖仔王源这儿就不信了呢?


盛誉之下,稍有不慎(出现了“不一致”或者“预期之外”的负面信息),就会跌下神坛,这时的反噬效果,往往是超乎寻常的。


公众对于“好人出现负面新闻”(即人设崩塌)这类事情比“坏人出现负面新闻”更加不能容忍。


可能有些人说,大家对王源失望,是因为他确实做错了事,北京室内就是不允许抽烟的啊。

那我们换个场景来假设:


如果王源是在一个允许抽烟的场所抽烟,妈妈粉难道就不失望了吗?此前王源翻护栏也是做错事,在舞台上泣不成声也是不专业,妈妈粉为何觉得更容易原谅呢?


因为她们失望的其实不仅仅是他“做错事”,更是因为他吞云吐雾的“社会人”模样,让妈妈粉感到“油腻”,感到他失去了少年的纯真。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人设”没有符合她们的预期,崩塌了。


前几天,我校一个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请我去做演讲,让我谈谈爱情观。我赶紧借着那个机会澄清:


“虽然我们在文章里所写的事情确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我们也真的不是什么神仙眷侣,我们只是柴米夫妻。”


因为我发现,这个人设给自己套上了,自己也容易受影响。


有时候我们俩口子吵架,刚吵两句,鹿同学就让我打住,她说:“你快别吵吵了,再吵你这恩爱人设就要崩塌了。”


你看,我们自己都会对“人设”有所预期,更何况旁观者呢……


但这就渐渐偏离了最初的预想。


一开始,你并没打算立恩爱人设,只是分享一些生活趣事;渐渐地,读者从中读到了正能量,因此有了期望。


再接着,你因为这个“人设”而被喜爱,自己也会开始亦步亦趋地去迎合这个设定。


最后,你终归是凡人,“震惊!以撒狗粮著称的人竟然吵架?人设崩塌!”(幸亏我们并没有王源那么红!)


但我还是要说一句,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


室内抽烟、翻护栏……当然是错了。


但一个犯过错的人,也并不一定是坏人。


从前被捧成英雄,后来被踩成狗熊——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反转、崩塌,只是他一开始被众星捧月时就没有那么完美。


此后被墙倒众人推时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他可能从头到尾就只是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当然我不知道王源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这句话也不是特指王源),而已。


03、乖乖仔到底能不能吸烟?


最后,我还想再讨论一下关于青少年在成长中遭遇“叛逆期”的问题。


乖乖仔到底能不能逃课、吸烟、打架?其实……这还挺正常的。


人在从青春期往成年期过渡的时候,自我意识会不断加强,想要打破成年人赋予自己的生活轨迹以及个体形象。


因此,我们总是很喜欢用干一些傻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长大。


我不是在说这样做很合理很正确。


我的意思是,比起“你太让我失望了,想不到你是这种坏孩子”“你以前都不这样,是跟谁学坏的?”......


关心一下他为什么会在舞台上情绪失控,为什么要抽烟,可能是他身边的“大人”真正应该做的。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5603001  

官网:http://zmkm120.com/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万达银座D栋23层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