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孩子恋物癖 母亲自责抑郁--原生家庭问题亲子关系心理 合肥心理咨询机构芝点案例分析​​

2018-03-27

42岁的梅太太被梅先生带到心理咨询中心,梅先生爽快说明:“我太太是产后抑郁症,这么多年一直没见根治,以前,我常年在外工作,对家庭兼顾不足。如今儿子中学住校,家中经济条件也宽裕了,我想现在该好好陪陪老婆孩子,争取把太太的病彻底治好。”

梅先生介绍情况时,梅太太坐在旁边一言不发,我暗想:莫非梅太太是被性格开朗活跃的梅先生强迫意志而来?当咨询室里只有梅太太和我,那一刻我还在思索如何引导被动的梅太太时。没想到,梅太太话匣子一下全打开了,语气焦急迫切。


梅太太说:“我有没有抑郁症,对我来说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儿子现在行为不好,叫恋物癖是吧? 我第一次发现他房间里有女性的旧丝袜是小学五年级,当时我不懂,只是觉得他把这么脏的东西拿回家玩,不卫生,狠打他一顿了事。谁知自那以后,越演越烈,书包里、柜子里、鞋盒里、床底下……哪里都可能藏有他从外面带回的旧丝袜,明显是别人穿过的。我见打骂他没有效果,我就劝孩子说‘儿子,你这是病,多丢人啊!你得治’。


还没容我解释这样的话语对孩子的伤害,梅太太立刻发愁的叹息道:“可是,这孩子不来,他不配合,怎么能治好病呢。在家里,总是和我们对抗。”


我说:“恋物孩子通常内向,个性品质有一定的限制,妈妈对孩子要避免‘你就是有病’的“教导”,因为这只会让孩子的心理备受打击,从而更难以有面对问题的勇气。”


梅太太用低沉的声音问:“我儿子这个行为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孩子是我一手带大,我也知道和我肯定有关系,我难脱干系。”

为了缓解梅太太对孩子负疚的心理,我解释说:“恋物癖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童年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确影响深远,如果你愿意,谈谈你们的生活好吗?”


我意在疏导梅太太的愧疚情绪。希望她多了解自己的生命,能够在生活中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陪伴孩子。


果然,梅太太的叙述从她的原生家庭开始谈起。


梅太太姐妹两个,她是姐姐,父亲暴躁严厉,打小就不分年龄的对她们提出高要求,只要是父亲认为她们做错事情,一向是啥也不说,上来就打,还不准她们哭。导致她们俩姐妹一看到父亲就好害怕,总是幻想父亲如果不在家该有多好!何况父亲常常向母亲发脾气,对母亲也不好。



她10岁时,一次,父亲让她去喊邻居来家中吃饭,邻居没来,父亲就一巴掌把她扇倒在地,还大喊着让她滚。记得那天她在外面漫无目的游荡了好久,多年后,她怎么也回忆不起那天她是怎么回家的,但有一点她很清楚,父亲没有去找她。


她的母亲,脾气虽也有点暴,但打孩子下手尚轻,只是在教育孩子中象征性的权威一下,和专制暴躁情绪多变的父亲比起来,她一直对母亲充满感恩。


16岁那年,虽然父亲不再打她,她对这个家却再也唤不起好感觉,她不想在家,不想读书,她想逃离,不想再被父亲掌控。毅然决然,她随同村村民外出打工。


90年代在南方打工,工厂经常加班,最初,她被分在需要和工业原料接触的部门,手部过敏,奇痒难耐,她说:“我全部都能忍受,竟然一点也不想家。”


20岁,她恋爱了。父亲死活不愿意,觉得外地人不靠谱,强行把她带回家。安排相亲,安排结婚,她不愿意,试图抗议,可一切的抗议在固执的父亲那里全部无效。有了孩子之后,她开始认命,既然大家都说先生能干顾家,日子凑合着过吧。


于是,先生外出工作,她在家带孩子。


她记得她总是把坏情绪发到孩子身上,她对孩子各方面要求一向高而苛刻,她对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都是为了你,我才选择这段婚姻,你还不懂事,如何对得起我?你爸爸在外不关心我,你还气我,还让不让我活了!”她说,“真混呀,直到上个月我还说这样的话。”儿子再也忍受不了她的付出,愤怒的大喊:“你不要再为了我,想离婚现在立马离!我也非常非常讨厌爸爸。”


那会,她惊醒了,她才感受到她长期如此的唠叨对儿子的折磨。


儿子憎恨父亲,和她在儿子面前不住怨恨先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儿子初三这一年,先生把生意搬回了家。她看到,儿子对父亲冷若冰霜,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从不愿和父亲说话,也不愿再和她交流,她才渐渐想明白。她说:“悔不当初,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早期,我向儿子抱怨了太多他父亲的不是,他不关心我们;过生日不陪伴我们;对我不尊重……我看似在家一路陪伴孩子,实际上,我只一味沉溺在自己不幸的婚姻中,不要说对孩子疏于照顾,根本就是没心思照顾过,生活上都照顾不周,何况心灵?”


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孩子出现恋物癖,是因为在成长早期,孩子需要妈妈时,妈妈感受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只能在精神上寻找代替物,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


可是,这样的理论是梅太太能承受的吗?没有必要再说明,梅太太心中已找到了她的答案。虽然还不够完备,可身为一位母亲,因儿子的心理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早已让她寝食难安。


我在初期接待工作中,也部分了解了梅先生。梅先生有着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是漂亮的太太不情不愿嫁给他,多少有点让他的自尊心受损,这么多年,在工作上的努力,就是为了证明给太太看,她嫁的没错。但梅太太是真的不爱先生吗?17年的婚姻,她真的只是为了孩子才继续这段感情吗?她心理上对先生的排斥,难道不是无意识对父亲一直以来专制态度上压抑的愤怒抗衡?!


如果先生成了她父亲的替罪羊,先生无辜,孩子更成了无辜的受害者,我告诉梅太太不要愧疚,不要哭泣孩子目前面临的困境,这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走出她生命的创伤,才是一切的根源所在。


她一直对父亲充满怨恨,坐在安静的咨询室里,她开始感受到父亲对以前事情的内疚和后悔,父亲对她的受是深埋内心的。只是,父亲作为一个外乡人,在农村生活,生了两个女儿,村里的人都看不起父亲,父亲的脾气才变得越来越暴躁。


过去在父亲那儿受的伤害,如果梅太太可以划上句号,便会停止在亲密关系里对先生的无休止要求,并开始有能力感受到生活中不是只有黑暗,还有光明。


母亲对孩子最大的功能是影响培养他良好的个性品质,关于这一点,对初三的孩子来说,梅太太的觉醒为时不晚。


一个母亲情绪长期低落、父亲位置缺失的家庭,可想而知孩子生活的单调和内心的孤独,加上母亲长年的抱怨、训斥下长大的孩子,也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的懦怯、自信心不足所带来学业生活上长期缠绕的烦恼。


是啊,爱孩子不是只有爱就足够,要用心,要找方法,经营好自己才是对孩子生命负责的爱!


梅太太已经在这样做,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自己内在得到提升,才会有更多的力量,支持爱护孩子。心智能成长起来的父母,也才有能力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沃土环境。



一位作家说,“故事是有灵魂的数据。”感谢梅太太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作者:合肥芝点心理咨询师

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心理尊重保密原则

所有案例均经来访者同意

为保护来访者

案例均为化名

常见经典案例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有代表性群体的综合典型

即使是虚构的案例

终归有现实的基调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让生活更轻松美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总电:0551 65603001

官网:http://zmkm120.com/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万达银座D栋23层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搜索服务号:幸福家庭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