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17岁男孩与母亲争吵跳桥丧生:有一种沟通,真的可以致命

2019-04-21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父母的投影。也就是说: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春节前,青音姐在深圳高铁站参加《回家的路》视频直播时,曾看到这样的一幕——


在检票口排队上车的妈妈对一旁的孩子不停地羞辱打骂:


「你怎么不去死,你跟你爸一样混账,我生养你干什么……你怎么不去死,你个死孩子……」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如何去爱。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01


4月17日晚10点左右,在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悲剧。跳桥者是一位17岁某职校学生,当场死亡。


其母当时正驾车载男生行驶至引桥上,据其母称,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母亲批评后跳桥。


一辆汽车停在车流中,男生突然冲出汽车后座,纵身跳下大桥。



其母亲王某紧随其后跟着跑下来,但是为时已晚。从当时经过事发地的一辆轿车的行车记录仪画面能看出,女子的手碰到了男孩的腿,但还是于事无补,并没有抓到要跳桥的男孩。



看到孩子跳下后,这位母亲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这则新闻让人心头一颤。好痛啊!一声叹息!为陨落的年轻生命,也为父母17年的心血!


事实如何我们并不清楚,只能从5秒钟的视频推测一二。做父母的,引以为戒吧。


02


1.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父母的投影


不管发生了多大的事,首先这位妈妈把车停在川流不息的大桥中央,肯定是违章,而且对其它来往车辆造成影响。


并且随意下车,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人身安全危险。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处理问题时,情绪一上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连人身安危也不在乎了。


其实孩子那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跟他母亲如出一辙。


孩子会从无法控制情绪的妈妈那里学会同样的情绪处理模式。


什么重要的事,一定要开车时处理呢?


什么重要的事,一定要停在高架桥上解决呢?


什么重要的事,一定要夜里10点半的路上解决呢?


我们无法知道这位妈妈当时的考虑,但结果却是悲剧的发生。


假如时光倒流,什么事比生命更重要呢?什么事不能回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呢?


2.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跳桥的是17岁的男生,正值青春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已经发育的像大人了,但思想和心理还远远不够成熟。


他们想获得和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价值,但却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庇护,所以很难获得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因此变得敏感而焦虑。


他们还无法独自处理好很多关系,压力很大。


但强烈的自尊,又让他们羞于求助。这时候,任何打击和不尊重都会令他们失望。这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基本心理特征。


失望+遭受批评=绝望


很多父母的问题在于思想懒惰。孩子在成长、在变化,而父母却懒得改变教育方式,好不容易用惯的一套教育手法,总希望一劳永逸地用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也挨过妈妈的揍,上了初中,父母就不会体罚我们了。


妈妈说,孩子大了自尊心强了,就不能打了。


虽然体罚不值得提倡,但至少父母应该有意识,孩子长大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跟着变化才行。


孩子的心里世界其实很小,小到只有父母。


孩子稍微大一点时,心里可能会有同学、朋友等。


但是当和朋友有了争执,父母不但不帮助他或教给孩子怎么去处理困扰,反而站在对立面,责怪、责骂他。


那孩子一下子变得没有依靠了,他会因为这世界上竟然没有人理解他而绝望。


还有,从父母口中说出的无情之话最伤人。


如果父母叫你去死,孩子真的会想死。因为命是父母给的,父母都嫌弃了,自己还留着干什么用?孩子初始的生存价值确实是父母给的。


有网友写道:



3. 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你平时给孩子爱的感觉够不够


在亲子关系上,父母一定要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爱,表达父母的支持。也就是平时父母给孩子爱的感觉要充足,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


如果爱够多,孩子才能理解所有批评的背后是一份希望,否则所有的批评都是一种对他的不认可。


我家小孩现在大一点,脾气也大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前几天因为做作业他和爷爷生气,哭着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


我喊了他半天,让他开门,说想邀请他一起下楼走一走。好不容易他开了门,我带他到户外阳光明媚的地方,吹着微风,请他喝饮料。


当他强烈的情绪随着阳光和微风逐渐消散时,我倾听了他的苦恼,和他讲了父母的心态,还给他念了故事。


我说:


「遇到困难,你有挫败感,我能理解。但家人其实最希望你未来能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愿意支持你,帮助你。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你打气,在你犯错的时候,及时指正,在你成功的时候为你鼓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爱你,所以愿意支持你实现你的理想。」


在外面呆了半小时,儿子终于心平气和地跟我回家继续完成头痛的作业。


所以,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你平时给孩子爱的感觉够不够。


如果这种感觉充足的话,父母的批评,他才能善意地去理解。否则就是一场自尊保卫战。冲突和对抗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父母永远站在孩子对立面去教育他,孩子不但不会听,还会在心理上和父母距离越来越远。每次冲突都是对关系的伤害。


4. 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呢?


当然首先还是父母自己要成长为情绪稳定的父母。


很多情绪化的父母,往往把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绪垃圾,丢给孩子。孩子小,他更接受不了,于是就会发生极端情况。


稳定的情绪本身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一个容器。


孩子是父母的模仿者,你若情绪越稳定,孩子也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稳定情绪的人。


父母遇到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和学习。


有一位妈妈遇到问题就逃避,结果孩子长大后,遇到问题和困难也选择逃避,以至于屡屡找不到工作。


因为一遇到困难,他只会用逃避这么一种方式。


03


总结


· 不是每个孩子都活在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个心理健全的父母,但至少父母要给自己一个愿意成长和改变的空间。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容器。


· 父母永远是孩子社会支撑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对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支持者的角色。


· 平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的爱和支持,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这个比例至少是5:1,也就是平时表达5句支持,才能说一句批评。


· 如果一家人都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一个相对接纳他的人。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陷入“不被接受、不被理解”的绝望中。


· 不是每件事都能处理完美,但至少避免走极端。


比如,心理压力大时,最好不要到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去,以及密闭环境中处理问题。


有个朋友和我聊到她读书时,有一次和父亲发生强烈的争吵,刚好路过一条河,那一瞬间,她特别想跳下去。


后来父亲察觉了什么,就停止批评她了,两人默默回家。


2002年对中国的一次调查,在自杀的年轻人当中,有60%是在两个小时内做出决定并且执行的,还有40%的人,只思考了不到10分钟,甚至只用了1分钟,就冲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避免在那些容易引发危险的环境中处理问题。


自杀更多的是一时冲动,因此远离水边、高楼、桥、或者手边有刀具等,也不要在汽车之类密闭空间里批评指责和吵架。


压力大的时候,要到“正能量”足的地方讨论问题,比如白天、光线充足、有植物,更开阔视野对情绪释放也更有利。


愿我们都懂一些情绪管理,愿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愿此类悲剧不再发生!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3870280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未来塔A座13楼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