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

2019-03-17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


无非源于以下三点,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这个问题。



一,在想飞的时候,却被无情地剪掉了翅膀。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最早提出了众生发展和终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整合人格的过程是由贯穿一生的八个阶段组成的。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每一个阶段的危机并没有解决好,儿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需要形成足够的安全感。


(2)自主性对羞涩,由于社会要求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儿童迅速形成各种技能,从而有了自我欣赏的能力,如果父母过度溺爱或者不公正地惩罚,儿童则感到羞涩和自卑,行为缺乏自主性。


(3)主动性对内疚,儿童开始积极地探究和涉猎周围世界,萌发出各种行为,如果父母限制和打击儿童的创造和想象,儿童就会因缺乏自信而形成内疚。


(4)勤奋对自卑。勤奋取决于儿童所处的环境,而环境是鼓励关注的优良环境,孩子将会形成主动勤奋,然而如果重要人物比如家长,老师等表现出对孩子的嘲笑冷淡,则会形成自卑。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为青年期,在这一阶段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什么是同一感?指的是个人的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感。这个非常容易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仇视父母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当青年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与外界评价,比如父母评价出现不一致时,并且孩子已经养成自我评价低于他人评价的时候,通俗点说:就是习惯将幸福的权力交予他人时,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很难完成。


而之后的三个阶段会出现的问题,很多就在于第5阶段的同一性没有完成好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博士后回国后不去工作,却要在家啃老,而自己年迈的母亲手中只有残留的养老金这样特别的案例中窥视一二。


当年,我想要飞翔的时候,你却无情地剪掉了我的翅膀,而今,你如愿了,我不能飞了,我只能永远做你的孩子。



二,憎恶父母的样子,却又成了父母的样子。


经常听到有这样一句话:我憎恨父母的样子,却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有很多年轻人非常憎恨自己的出身,比如农民家庭,觉得自己以后不能像父母这样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是随着时间的潜移,自己努力过的事情却没有如愿,最终还会是父母的样子。


这个时候,对父母的仇视心理很重。觉得为什么自己不能生活在物资更丰富的家庭里,又或者觉得为什么我的爸爸不是李刚?


憎恶父母的样子,却又成了父母的样子,嫌弃父母的生活方式,却又无奈最后还是成为了父母的样子。


这是代际关系中关联的结果。


代际关系指的是一家庭中上代人与下代人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假如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整个家庭的矛盾。


而代际关系中关联的部分包括文化认知和行为选择。


其实父母的行为与思想在无形之中都在深刻地起着作用。


憎恶-------代表自我思想的萌芽。


复制------代表自我思想的灭失。


有多少人能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呢?



三,当年受到的伤害,或是误解,或真的是事实。(原生家庭)


一些在代际过程中,自己的父母曾经如此对待自己,如今孩子出身了,又将当年自己受到的伤害复制到下一代身上。


有一些伤害是不可原谅的。比如强奸,猥亵,圈禁,精神虐待。


假如原生家庭有问题,我又该如何是好?


请选择遗忘,抓住(选择性积极关注),怒长(转换成自己的能量重新成长)。


详情可以阅读另一篇文章《在“畸形”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应该怎样健康成长?》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


不能怪别人,只能怪当年的教养方式中出现了偏差,而自己却又不自知。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真实地面对过孩子,给予他们最真实的爱呢?我想不尽然。


在我们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是否更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又忽略孩子的感受呢?------指责型家长;


又或者是一味地讨好溺爱孩子,而让孩子失去自控了呢?-------讨好型家长;


又或者什么都站在道德层面加以施教,却又忽略孩子的感受了呢?-----理智型家长;


再或者是一味地忽视孩子,转移孩子真实情感的表达。------打岔型家长。


无论哪一种?你都忘记了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去感受,去指引。


到最后,被自己的孩子仇视也是必然的结果。


树要长得茁壮,需要修剪,需要施肥,需要根扎得深。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3870280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未来塔A座13楼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