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3870280

痛心!每4个已婚女性,就有1个遭受过家暴

2019-03-10

1.家暴,是缓慢的谋杀


2016年,全国妇联做过一次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约25%存在家庭暴力。90%受害者是女性,并且大部分暴力形式都是拳脚相加。


我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殴打;


每年15.7万名女性自杀,其中60%是因为家庭暴力导致;


受家暴女性,最短3年才会报警,最长已遭受40年。

······


这也就意味着,每4个已婚女性当中,就有1个曾经遭受过家暴。


有人说:“在选择一个男人后,我们都不敢相信对方给我们的不是爱,而是拳脚相加;更不敢相信,在对方一次次认错与承诺的同时,暴力也在不断升级。”


如此看来,家暴就像狂犬病一样具有潜伏期,你永远不知道哪天就可能爆发了。


2.施暴的疯狂


GQ实验室有一次采访李阳,他提起7年前的家暴风波:


李:“有人问我,你把老婆打一顿,对孩子有影响吗?”


“没有!”台下100多个年轻学员异口同声地答道。


李:“没有什么影响。三个姐妹打不打架?经常打呀,我跟她妈打一架又怎么样?家里打一架正常啊,说李阳老师家暴。你爸你妈打过没有?”


“都打过嘛。”


“都打过嘛,为啥没人报道啊?你没名气嘛。”



全场响起掌声。


李阳继续补充道:“我打老婆的事,我有没有羞耻感?脸红不红?一点儿都不红,为什么?正常的。”


又是掌声。


李阳家暴事件,曾因美籍妻子Kim在微博发了一则消息,顿时闹得沸沸扬扬。


一个外表昂扬,谈吐自信的知识分子,怎么也想不到竟和他的疯狂英语一样,面对自己的暴力,说出如此疯狂的一番言论。


但这毫不掩饰地暴露出他的典型家暴男思维——对施虐不以为然


然而对于不幸生活在家暴男身边的女性而言,她们的做法更可谓是一种沉默的悲哀。


家暴事件后,柴静采访了Kim:“这有一个视频,是女子监狱的,里面的女犯都是遭受家暴后杀死自己丈夫的‘罪人’,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Kim说:“我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的女人这样活着,如果我沉默,将来无法保护我女儿。”



这是一位敢于反抗的女性对待家暴的看法,但在众多受家暴侵害的女性里,暴力只是对方的冲动,抱着幻想隐忍,期待对方有一天会改变。


然而这样的结局,往往只会是更深的伤害。


3.她为何无法逃离?


数据证明:在深受家暴之苦的女性中,有50%的女性不愿意离开伤害她的那个男人。


这些女性眷恋不舍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暴力本身,而恰好是暴力过后,应运而生的松弛感。


当施暴者结束暴行时,受到家暴的女性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解脱感。


可怕的是,她会逐渐对这种感觉上瘾。


在她被暴力笼罩的生活中,唯一能给她带去片刻安宁的,就是施暴者偶尔的态度改善,这甚至会让她产生“幸福来临”的错觉。


施暴者带来的痛苦越大,那么当他偶尔不残暴的时候,受害者的幸福感就越大。


这种恶性循环甚至会让人心中,不断产生幻想:每一次受虐之后,都认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


长期的殴打和无法反抗,是一种虐待,会摧毁人的意志,侵蚀自我保护的本能。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保护时,本能中自发、最核心的部分也就被抑制了。


被自己“最亲密的人”殴打会引发两种本能之间的冲突:


待在熟悉的环境中 vs 逃离危险的环境。


这两种本能,原本是不应该发生矛盾的。可现在,却成了必须的舍弃。


对于被家暴的女性而言,选择留下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本能,往往压倒了离家的本能。



认清这个内心的矛盾,你才能逃离家暴的阴霾。


有个获救案例或许能给你启发:


丽萨像众多前来报警的女性一样,受到丈夫家暴,趁机逃跑,这次是直接跑到了警局。


“被丈夫痛打一顿后,被丈夫用枪指着头”,她在漆黑的街道上一路狂奔,直到躲到警局,才松了一口气。


她甚至认为有了警方的帮助,会保障她的安全,会让丈夫恢复理智,丈夫会向她道歉,然后他们就是幸福的一家人了。


她骄傲地向警长表示:“除非他承诺永远不打我,否则我将永远离开他。”


警长审视着这位年轻女子,他早就发现,其实她已经准备回到丈夫身边,回到那个持枪威胁她的男子身边。


接下来,这名警长说了一句改变丽萨一生的话,他的话让丽萨感激终生,促使她逃离了对她施暴的丈夫:


“你填完这些表格就回家吧,下次我需要这些表格的时候,就是在找你的死者信息了。”


家暴,就是一场潜在的谋杀,只有保全自己,才是唯一的真谛。


4.安全,比正义更重要


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女性,我们需要告诉她,最佳的解决方式,是寻找和利用一切资源隐匿自己的行踪,让纠缠着再也找不到你。


并且时刻牢记:最重要的,是追求的个人安全,而不是公平正义。



但是,安全和公正的界限经常被模糊处理。


比如当你在拥挤的人行街道前进时,一名强健的男子抢走了你的包,他迅速逃跑,在高速行进的车流中穿行。


如果你希望得到公平,你必须追上他,让他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不受伤,你只能放弃追捕他。


劫匪全身而退,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这对你而言是不公平的。


但别忘了,你也安然无恙地离开了,这一点很重要。


面对家暴也一样,你根本无法在家暴男面前讲道理,或是谅解他的情绪。


就像上文提及的案例,即使警察和法院向你提供了帮助。


但更安全的做法,是从施暴者身边离开,而不是企图改变他的行为或和他发生冲突。


拯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点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

联系我们总电:0551 63870280

地址:合肥滨湖新区未来塔A座13楼

微信公众号:幸福家庭倡导者

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